Home > Archives > 【财务会计模块】 第3节 财务报表的应用

【财务会计模块】 第3节 财务报表的应用

Publish:

上一堂课中,单教授主要讲授了“财务报表的原理”,这一堂课单教授讲授了如何运用这个原理来总结如何对内做财务报告,如何对债权人解释我们的偿债能力,如何对股东解释我们的投资价值,不同的财务报告的对象,不同的角度去看财务报表,其实是个分类的问题。

一、企业对内财务报告

财务分析的对象有两个:第一:给企业内部管理层看。第二:给企业外部的投资人看。

在我们上节课完成的企业假设案例可以看到现金流动的最终结果。例如,经营活动现金流出33.8万,投资活动现金流出27.84万。所以,企业在当月共流出将近60万现金,企业可以从现金流出情况了解企业在当月的现金流向。

然后,大家看到企业应收款、存货、预付账款。应收款分为应收账款和其它应收款。应收账款,是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交易形成的债权。

所以,企业需要知道哪些客户形成了应收款,同时还需要了解款项预计变现时间、账期。在上方案例中,企业有应收款46.4,账期10天,交易是28号发生的,所以下月8号必须到账。

其它应收款是企业和企业、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往来,它不是因为销售业务而形成的。例如,员工从企业领了备用金;员工出差向企业借钱;企业和企业之间不是因为交易而产生的一些往来,企业借钱给别的企业;企业给客户支付保证金。所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都要讲明回收期限、能收回多少账款、产生多少损失。

企业在交易发生的时,销售部门一定要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出评估。要评估销售形成以后,客户答应10天后付款的可能性有多大。实际上,企业在交易的时候,要针对客户信用进行精准营销。精准营销不仅要找对客群,还要把产品卖给付得起钱的客户,这个很重要。

存货是在仓库或车间里面,企业拥有多少货品。例如,企业有原材料。就要核对仓库里面原材料是哪些,有多少数量,还有多少金额。在产品是在车间里还是在加工状态。产成品虽然又在仓库里,但是它已经完工。所以,企业需要了解产品情况。

企业还有三分之一产成品,账面金额10万,下个月卖出。销售部门需要预测具体何时卖出效益最佳。在这里我设定为下月末卖出。

存货在财务报表是用成本来记录,成本是一个企业的投入。但是企业是按售价卖出存货,在这里我将10万的存货卖出价设定为20万。企业在下个月,不生产新产品,在应收款全部收回,剩下的库存全部卖掉的情况下,企业下个月能够收回现金66万。

以上是对内财务报告中需要提到的,即这个月遗留事件是什么、在什么时候这些事件会解决。资产最重要的就是要变现、能变现多少钱,何时变现,这些是企业最想要知道的。

在这个案例中负债包括应付款和应交税两个项目。应付款是企业在购买材料的时,欠下供应商11.6万货款,账期40天,在下月13号需要还款。如果企业可以按期回收应收款,那么应付款就可以按期支付。

所以,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营业周期的考验。企业将产品卖掉、变现,就可以给供应商还款,由此企业可以形成良性的现金循环。持续经营中的持续现金周转能力是指企业可以收回客户账款、给供应商的还款、支付员工工资、缴纳所得税。

除此以外,企业还有增值税。增值税不是企业的盈亏,而是一个流水的过程,进进出出。此案例中,企业有增值税约2.5万,所得税约1万。那么,企业下个月需要支付11.6+2.5+1.05=15.15万。

如果企业应收债权、应付债务能够回款、企业可以通过回款把债务还清,那么企业下个月就可以正常支付运营支出。也就是说,一个企业会有一些固定的支出,例如租金、员工工资、维护渠道的费用、水电费,这些费用不管企业发生业务与否都需要支付。如果企业现金流充足,就说明即使企业在下个月没有增量业务,企业也可以持续经营。

所以,企业在做商业计划书的时,既要预估业务拓展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现金流变化,也要维持企业账上现金保有量。有些企业认为生意是赚钱的,因为账上有100万,用100万可以去拓展业务。但是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出企业盈利,但是无法反映企业是否赚钱。

所以,创业企业一定要注意,在账上一定要有足够现金维护未来数月的企业必要支出,不然会造成企业资金链破裂,企业就需要不断融资来维持经营。固定费用是企业融资一次存活的时间,这决定了企业账上的现金数量。

另外,企业需要允许自己犯错,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未收到就造成坏账,这时候企业就难以存活。所以,一个企业不可能不犯错误,如果从一开始企业连犯错的机会都没有,那么它就夭折了。所以,企业在做商业计划书时,需要给自己预留必要的生存空间,包括固定支出、可能发生的损失等。

以上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内容的财务状况是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企业的债权、存货、债务,以及在下月可能发生的状况,并且预估下月可能发生的支出,来了解这个企业是否需要去借钱。

企业一旦发生财务状况的困难,就需要去向银行借钱,但是银行并不给企业雪中送炭、而是釜底抽薪。当银行看到企业财务状况困难,它可能就不会借钱。

所以,企业自身提前做好准备至关重要。所以,财务报表时帮助企业了解财务状况。企业在内部汇报时,是让所有的业务部门了解企业目前的状况——债权、债务、产品,以及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点。关键点是企业采购部门去跟供应商谈判的时,争取更多的账期;销售部门在卖产品的时,维护一定利润率。但是核心是企业要加快应收账款回收速度。

二、对债权人报告

企业给债权人看的财务报表分类与企业给股东看的有差别。

undefined

在这张报表上,企业需要给债权人看现金流量。在此表中,显示现金流量的最终结果,有应收款、存货。企业给债权人看的数据,更加概括。企业一般会给债权人看存货总数,而很少看存货当中有多少材料,其中多少是半成品。同时,企业可能很少会和债权人解释应收款是收谁,当然,除非必要时。

如果企业的客户是一个大企业,例如阿里巴巴,如果它向企业购买产品而未付钱,企业一定要告诉银行;如果企业的客户是一个很小的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很差,企业就得自食其果。企业给银行提供的数据越少越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所以,企业给银行提供的数据比较概括。

接着,然后我们再来看固定资产与负债。从债权人的角度,他比较关心企业即将到期的债务有多少、期限多久,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它应付款、应交税费、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公司债权等。

而企业给股东看的表格则略有不同,股东对债务偿还期限不敏感,但是对债务形成比较敏感,会重点关注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

股东企业是欠款还是借款。欠款一般与营业周期、产品有关,如果产品售出就可以回款。但是借款和营业周期没关系,是一个固定的时间点。

  1. 流动性分析

债权人关心企业债务期限,关心企业流动性。流动性是企业在1年到期或者1个营业周期——投产品、做产品、卖产品、收回钱需要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里,企业会欠供应商钱、欠员工工资、欠税费。但企业这些欠款,等产品卖出时资金会回笼。

所以,1个营业周期指企业欠款,1年是指一个企业借款。债权人关心的是这个企业在这个时间点内,欠款和借款能否偿还,以及偿还形式是以现金还是其它方式。所以,债权人很关心企业账上有多少钱,即货币资金。货币资金与企业经营时间有关,企业每一天帐上资金都会变化,例如用资金去采购物品。但是,企业账上现金越多,对债权人来说风险越小。

债权人最为关心的是,企业账上有对客户的应收款,款项到达,变现;库房有存货,卖掉,收回款项来还债;账上有预付款,供应商将货物交付企业,企业卖掉、还债。

所以,债权人认为企业只要在正常周转,资金都可以用来还债。债权人有两个角度,第一,清算。清算意味着企业不再做任何交易,变卖资产用来还债。清算与持续经营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企业的规模在不断缩小,企业就已经在清算状态中。持续经营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产品有持续的竞争力。第二,企业有持续现金周转能力。

企业规模对于持续经营很重要,例如企业在当月投入32万产品,下月如果还能继续投入32万产品,那么企业可以维持生产规模。但是如果企业这个月投入32万的产品,但企业只能收回22万,说明企业亏损。

那么,企业在下个月只能投入22万,说明企业规模在不断缩小。如果规模不断缩小,就是清算状态,而不是等到企业亏损、破产、关门大吉才是清算。当企业一直在亏损时,企业就只能像特斯拉一样,不停地融资、向股东要钱才能维持现有规模、继续经营。

企业持续经营,两种可能,一种是企业可以通过自营业务赚钱维持规模;另一种是企业需要不断向股东融资以维持经营,不然企业规模就会越来越小。

债权人看企业永远是悲观的,从他的角度,他并不关心企业有没有赚钱、是不是在壮大,而是关心你的企业是不是在清算中、规模是不是在缩小、效益是不是越来越差。但是,只要企业有能力还钱,债权人不关心企业将往何处去。 所以,债权人看企业,主要关注企业账上有多少现金、库存,能收回多少应收款。

在企业对内财务报告中,我们讲到,假设企业有10万产成品,卖出20万,这20万就是持续经营。但是债权人关心的不是这点,而是假如企业有10万的存货,有可能会打折扣,卖出5万。但是企业预付款给了供应商,无法收回。所以,债权人是悲观地估算企业价值——关注企业1年或者1个营业周期之内能变现的资产,这就叫流动资产。

当然,除了存货以外,企业还会有一些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流动性比较好,可以在1年或1个营业周期内马上变现,用来还债。

但是,债权人以悲观角度评估资产。如果企业有一个不赚钱、持续亏钱、财务状况很差的客户,应收款就有可能会坏账、库存会低于成本销售,企业给供应商的预付款可能打水漂。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很关心企业能够还清债务。

所以,债权人要计算流动比率——假设企业在清算情况下,1年内及1个营业周期之内,企业能够变现的资产,同时这个资产能否还清企业在1个营业周期之内到期的债务。如果流动比大于1,说明企业具有流动性。

如果企业想要向债权人借钱,企业就要保证有足够流动资产。也就是说,在清算状态下,企业产品应收款与现金账上的钱合起来,能够覆盖债务,即流动比大于1,这样银行才会借钱。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在企业流动比率小于1时,银行也会借钱。

第一,企业有或者可以提供额外的抵押物。当银行借钱给企业时,考虑的是该项目的风险,所以银行会评估企业在不赚钱的情况下,能否还债,而抵押物对债权人是一个保险,是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有了抵押物,企业就可以通过变现还债。这个时候,流动比率不再那么重要。第二,如果企业是央企,也可以在流动比率小于1时,借到钱,原因我不再赘述。除此之外,企业很难在流动比率小于1时,借到钱。

  1. 财务状况分析

债权人除了关心流动比率,还关心资产债务率。资产负债率是企业全部负债和部分资产的比较。

如果企业资产负债率太高,债权人会担心企业资产价格,企业资产是否价值这么多钱,尤其是对那些重资产企业,企业有很多设备,但也许变现时价值会打折扣。

航空公司向银行借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因为它不是借钱去付机组人员的工资,而是去买飞机。但是,众所周知,飞机在贬值,就像汽车买进时落地打八折。飞机是一个设备,由于所有设备都会受到技术进步而产生技术贬值、使用时会产生损耗,但是技术贬值对资产价值具有重大影响。

国内企业购置的飞机大部分为进口,进口商品受汇率影响,汇率是不确定因素,所以银行会评估很久是否借钱给航空公司。

借的话,企业用飞机做抵押,这个抵押物却不值钱。所以,只有当航空公司去说服银行,让银行相信他们有能力用运营产生的盈利来付利息、用股东的钱归还本金时,银行才有可能借钱。

  1. 经营成果

另外,银行还会关心企业能否用利润还钱,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叫利息保障倍数,即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息税前是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在交所得税前的利润。在财务报表上,净利润属于股东,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向债权人借钱之前首先要搞清楚借钱的用途是什么。有很多企业是季节性的,在企业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出,企业在旺季时业务量暴增,淡季时业务量平缓。

但是,对于季节性企业来说,其实没必要一年四季都在追求规模增长。企业在旺季来临前向银行借钱,旺季结束后,还钱。季节性企业向银行借钱的原因是企业业务季节性增量的资金需求。

但是,当企业购买设备、置地时,最好还是向股东借钱,因为企业借出的钱包括商业计划书本金,是由股东偿还。但是,如果企业不方便随时向股东融资,这时企业就需要向银行借钱并告知银行,企业可以偿还借钱利息,等过一点时间企业筹资到手时,归还本金。

银行很悲观,它从清算角度来看企业财务数据——企业所有资产值多少钱而不是账面有多少钱、能否清债。实际上,企业要去和银行解释,在持续经营假设之下,企业的流动性,即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投放产能维持规模。

所以,本质上,企业做生意本金由股东投资,银行只是帮助企业解决暂时的、季节性的资金需求。

三、对股东报告

企业对股东做的报告和会计平时做的表格有差别,对股东报告是以资产展开。

  1. 经营成果

因为,从会计报表发展的历史来看,资产负债表是给债权人看、利润表是给股东看。债权人主要看企业流动性,所以表格以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排序。但是对股东来说,他最关心企业能否赚钱,所以他对流动性的关注度没有这么高。

  1. 资产构成

2.1 运营资产

在给股东看的报表上,企业要很清楚地告诉股东,企业1个月、1个季度、1年这个时间段里,企业的现金情况。运营资产是一个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中投入的具体金额,例如预付款、存货、应收款、现金,从预付款开始,企业把钱支付给供应商,然后投产品、卖产品,形成应收款、最后收回钱。

如何定义企业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就是看企业运营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债权人并不看重轻资产、重资产,但股东却很看重。股东都喜欢轻资产,所谓创新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如何用轻资产这种方式去构建业务模式。

在最近股票市场上,IPO那些中概股很热门,最近有一个巨无霸——药明康德,2008年在美国上市,后退市回归中国。

它在上市的时候一拆为三,其中一部分业务去香港上市。2017年6月,又分拆一部分业务去新三板,也就是中关村股转中心上市,另外还有一块业务是在A股上市。整个过程仅仅历时24天、飞速过会,创下自十九大以来的最快记录。这些企业改变了历史,显示了国家对于中国企业的重视。

其实中美贸易争端是假,但是知识产权回国是真。西方国家对《中国制造2025》非常害怕,他们认为中国要想真正振兴制造业就需要保证知识产权,但是知识产权主动权却不在中国之手。

美国列举众多案例,表明中国政府、中国民间是用哪些方式获取西方技术来源。所以,让一些高科技企业回归中概股、让独角兽企业在国内上市,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成为中国独立自主发展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药明康德主营业务为药品研发外包,它接受药品企业的研发外包,但是,企业为什么不自主研发?因为自主研发新药周期为7-8年,需要消耗大量现金及投入。由于投入结果存在不确定,既耗大量现金又严重拖累企业财务报表,企业产品研发、投放设备是重资产,但是投放产品却是轻资产。

投资者都喜欢轻资产。一个企业在生命周期走到第三阶段时,追求持续经营,以创造股东价值为己任。如果股东喜欢轻资产,企业就会把更多的利润投放到产品和服务中,通过增加运营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实现轻资产化,去用更少的钱创造更大的价值、尽快进行扩张。股东关心的是,企业的资产结构中有多少钱投入到产品研发中。

下面我们来学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开发支出、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是设备和厂房,无形资产是专利专有技术和长期土地租约。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要分摊,它代表一个企业对产能的投入。另外,企业有长期资产,开发支出。在会计准则的规定当中,如果企业研发进入到一个能够带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投入,就形成资产。

但是,如果企业研发只是在研究阶段,当研究阶段产出一个主意,记在管理费用椎间盘购买。所以,在研发费用中有多少可以形成资产,是高科技创新企业自己需要深思熟虑的。企业不能把所有的研究开发投入都变成费用,那样会导致企业当期收入很难支撑,而是把能够形成技术的,放在资产中。

2.2 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是指如果一个企业它账上的现金足够支付未来一段时间固定开支后,企业可以用账上的现金去理财,就叫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中,根据投资金融资产目的,有的企业会选择投资3-5个月短期理财产品用做交易,很快变现。有的企业是购买理财产品等待涨价后卖出,赚取差价。还有一些企业会购买债券,等债券到期获得收益,这就叫持有至到期。

对股东来说,他希望知道企业投入多少到生意中去。生意是指运营和投资——运营指产品和服务,投资指设备、无形资产、开发支出、股权投资等。同时,股东也关心企业在有闲钱时去购买理财产品的收益。

2.3 经营负债

股东关心企业债务构成是生意所致,还是金融机构借款。

财务杠杆是重要的财务指标,指一个企业有成本的资金来源,和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资本结构定理异曲同工,即公司的价值会随财务杠杆系数的提高而增加。财务杠杆=金融机构借款/股东权益。

股东投资金额对每个企业都不尽相同。但是,一般情况下,当财务杠杆小于等于1时,企业风险较低。另外,当债权人借钱给企业时,首先看股东投资金额,因为债权人借给企业的钱一般小于股东投资,此时财务杠杆一般小于等于1。从这点上,我们可以评估出一个企业最大规模,即企业最大规模=股东投资+债权人借款。

所以,股东会关心企业资金投资比率。首先,关心运营投入,即轻资产投资,包括企业对产品和服务的投资概况。其次,关注企业的产能、股权投资,即重资产投资。例如,企业通过厂房、技术、研发投入,以提高技术含量、生产效率;通过对产业中下游企业、自身产品替代品的投资,以维护自身竞争力。

轻资产和重资产是根据企业资产的变现速度区分,运营资产变现速度为1个营业周期;投资资产不是用来变现,而是战略投资。

战略投资不以利润为目标,而是为了紧追或者寻找潜在行业风口,以便未来变现、获得项目收益。所以,股权通过投资收益获得回报。由于产能不能变现,因此投资人在判断初创企业发展时,首先,注重企业商业模式。

也就是说,企业能否把大部分钱投资到快速变现的资产上,所以轻资产更受青睐。其次,看重企业的规模,但是企业的规模首先由股东投资金额决定。

然后,由于企业债权人借给企业的钱要小于股东,企业欠钱的数量取决于企业产品中的投入。企业欠供应商应付款、欠客户预收款、欠员工工资及奖金、欠税务部税收,而还款期限却迥然不同,员工及税务部门比客户及股东还款期限短。基本上,股东会重点关注负债,因为股东和债权人的借款决定了企业可能的规模。

综上,当企业和股东汇报的财务报告时,会跟股东汇报企业资产结构、资产周转率、利润率。为了避免外包带来的不确定性,所以企业投资产能十分必要。

如果企业要投资股权,一定要和股东说明,后面必然还有痴人接棒。同时,企业会和股东汇报负债情况,会告诉股东是欠了哪个债权人的钱进行产品研发。股东听到此会喜笑颜开,因为股东不希望企业一味地用他的钱去研发产品,不希望企业的规模完全依赖于股东。因此,企业如果能够欠供应商及客户的钱去研发产品,那么企业规模将会无限增大。

所以,股东和债权人的关注点很大不同是——债权人很担心这些钱是欠款还是借款,能否还清;而股东却鼓励企业欠款进行产品研发,这体现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什么说投资企业就是投资经营管理团队?

为什么有时候企业进行资本较大投资时,要请一个业内名人站台?因为管理团队、业内名人可以给客户带来安全感。安全感使供应商愿意给企业账期、客户愿意先付款。

贾跃亭做手机,使整个手机产业链相关供应商、客户的利润亏损一空。实际上,只有消费者购买乐视手机是赚钱的。现在他去投资汽车,他就要找一个在汽车业内如雷贯耳的人来站台。

当然,仅靠贾跃亭的个人魅力也是可以找到接盘侠的,如孙宏斌。投资人投资一个企业,未必需要这个企业能大赚一笔,只要还有二货誓死追随,前一个投资者就可以全身而退。但是,供应商、客户却无法逃离,只能自认倒霉。

对一个企业来说,相比同行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毛利率。企业产品只要有足够毛利率,就能够去支付市场推广费用、就能够打败竞争对手,抢占更多市场部份额。

如果企业对市场持续投资——不断烧钱、亏本投入,这时企业就需要有足够的毛利率去增加竞争优势。第二,上下游供应商信任度。如果上游能够给足账期,覆盖到下游应收款拖欠时限,那么企业就能持续经营。

股东看重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能够通过更高的毛利率,被更信任自己的供应商放更多的账期,从而比竞争对手在行业内存活更久。

2.4 资金周转效率

不同投资人看资产负债表角度不同。股东是从持续经营角度,他投资企业,是希望企业能够持续经营、扩大规模、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因此,企业会和股东去讲资产结构、营业周期、利润率,讲研发产品欠了上游供应商多少钱。

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外购承担付款义务,到收回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的这段时间。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这些数据都能够让股东相信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或者竞争优势来维持经营,比竞争对手更长寿。

综上,在企业内部做报告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经过1个月的经营,留下了多少应收款、多少库存,这些应收款和库存在何时可以变现。通过这1个月的经营,企业欠款多少、何时到期。

这些都是财务状况,需要企业内部熟知,同时企业需要分析风险点。大部分企业风险点是应收账款能否收回、货物能否卖出这两件事情。

所以,风险管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企业账上有足够的钱,其他全是浮云。虽然企业可以加紧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但是再好的客户都有财务困难的时候。

提问环节

问题1:作为创业公司,应该如何分配公司的资金和利润才算合理?具体应该分配多少在营销、研发、员工工资以及分红上?

单教授:作为一个创业公司,首先得有利润。在创业早期,一个公司的股权价格举足轻重,在企业还没有利润的时,可以把研发外包。由此,现存的公司就是一个纯轻资产的公司,只要专注于运营产品、进行市场推广、获得收入,就可以形成盈利和正现金流。

但是,创业公司不是靠分配利润,而是靠产品的持续创新、规模扩张获得估值。创业的时候,一个企业的估值主要定义为产品估值,所以企业应该专注于产品本身。如果企业在初始阶段投入大量研发,要想获得盈利和正现金流就异常艰难。

问题2:请问如何从估值角度理解传统互联网企业从线上到线下这种重资产转型模式?

单教授:新零售讲到底还是零售。新在什么地方?

传统零售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来自于企业毛利率。大部分传统的零售业,通过毛利覆盖它的费用剩下净利润很少,因为传统零售业的竞争特别激烈。

第二,来自于企业地理位置。这个店的市口在哪里,这个地段有没有升值空间。第三,来自于企业自身增长。所以,我们对传统零售进行估值的时,一般是以企业的产品能够带来多少盈利、地理位置价值以及企业自身规模价值这三方面。但是,新零售颠覆了我们对零售盈利方式认知,使我们觉得零售模式应该是吸引流量+流量变现。

大家所熟知的引流,就是我们去对新零售进行估值的时候:

第一,看它吸引流量的能力、效率。

第二,看它如何将流量变现。所以,大家知道有很多商店,它首先会根据吸引来的流量重新定位产品。尤其当流量是通过流量公引流过来,他们会通过数据分析来了解这些客户在某个特定时间,进店浏览的需求,然后对售卖的产品进行重构。

其次,这些商店会改变它的盈利模式。传统零售是赚客户的钱,而新零售则是赚供应商的钱。我曾听过一门新零售的课,里面提到说:“每一种产品,我们最多只给客户3个选择,如果你要成为3个选择之一,那么你就得在我这里投放广告。”于是,这个企业就从只赚客户的钱转变成既赚客户的钱、又赚供应商的钱。

很多零售门店,例如香港,新零售这个新字体现在企业对客户、客层进行分析,然后尽可能地卖东西给客户,但是不局限于企业固有的产品。例如,香港万宁药店,其药品在万宁的销售收入比重仅为10%左右。

万宁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它的药品给它贩卖的其它产品做背书。如果我们去万宁逛一圈,可能会买一些防蚊液回来,防蚊液并非药品,但是经由万宁盖章后,我们就觉得这个产品万宁卖的,安全可靠。

所以,我认为新零售的估值,从过去的3个传统业务的估值,转向企业地理位置要素、产品要素都不重要,但是企业对客户的了解程度、企业在生意中如何全方位的挣到钱至关重要,也就是说,能力、效率是企业估值的核心。谢谢!

问题3:请问课程中讲解利润表时,为什么制造业有成本而服务业无成本?

单教授:成本和费用之间的差异,服务业的成本主要是人力费用,而人力费用一般很难固化到这个企业提供的每一项服务中去,因为我们在讲成本的时候,是讲数量,企业卖了多少产品、提供了多少次服务。成本它要能够物化到数量当中去,有数量,才有单位成本、才有总成本这样的一个概念。

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服务业最主要的投入可能是人力成本,人力成本它很难转化到每一次服务中去。所以我们会说,服务业没有成本只有费用,人力是费用,很难变成是一项跟服务次数有关的成本。

例如,银行有利息收入,跟利息收入匹配的是利息支出。那些发放贷款的信贷员在代审委员会提供审核服务,这些人工的费用支出不放在贷款的成本中,而是用做费用处理。所以,对服务业,很难定义成本、很难把人物化到每一次服务中去,所以在大部分时候,企业会把支出放在费用里面。但制造业,可以通过材料、人工、机器设备物化到每一个产品当中去。

问题4:为什么对于像阿里巴巴那样的大企业来说,他们更注重的是规模,而不是盈利?为什么一些大企业愿意收购亏损的企业去寻求更大的规模呢?

单教授:这个问题首先要问马老板,但是我们知道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价值观不一样。初创的时候,企业的价值观是追求产品价值。接下来,是追求规模价值。

企业开始慢慢扩大规模,经过盈亏平衡后,企业开始创造财务价值。财务价值是一个企业凭自身的能力创造的,它只有不断地滚动,才能创造更多价值。但是财务价值增长是有限的,总资产报酬率相当企业的内心增长率。

如果企业自身有对规模的追求,于是其增长就要达到20%,但企业总资产报酬率只有6%,所以另外14%,通过购并来完成规模扩张。

并购是当企业的野心超过能力时的一种选择,但是并购的时,企业不单是看中并购这个企业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利润,而是看重协同价值,也就是看中并购企业和自身企业加起来的价值。

例如阿里巴巴,它是大流量企业,它去并购线下项目是为了引流线下,然后线下的企业通过交易变现。

所以,当它去收购一个项目时,可能通过自身给项目带去更多的流量来帮助这个项目获得利润,但也有可能它并购了一个流量公司,可以给阿里巴巴来导流,然后在通过它引流给其它的线下公司来实现变现。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阿里巴巴执行的是新零售战略,它的主要目标是获得更多的流量,再让这些流量通过更多的交易场景来变现,而不是获得净利润这种单纯的财务指标。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授权。转载请注明转自: Ding Bao 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