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Archives > 24 不确定的说服力

24 不确定的说服力

Publish:

上一章中我们讨论到,在沟通和或提建议之前先强调自己的专业身份,往往能够显著提升沟通效果。两千多年前,罗马诗人维吉尔()就忠告人们,应当“相信专家”。正如简·恩格尔曼和同事们在脑部成像研究中显示的那样,这条忠告到如今依然适用。实际上,维吉尔的话变得更有道理了:每一天,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的面对泛滥的信息,必须理出个头绪来。在这种信息过量的环境中,我们希望找到快速做决策的捷径,比如听从专家意见。所以,为什么那些渊博睿智的人能对我们的决策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幸运的是,愿意帮忙的专家从来都不缺。商业世界就是个很好的例证,急着帮助组织作出正确选择的各路专家仿佛无穷无尽。生活中也是这样。财务顾问随时备战,个个都能提供最新的投资建议;亲子顾问提供最先进的育儿手段;健身教练能告诉你最时髦的、保持身材和健康生活的方法。

可是,此处有个十分讽刺的问题。如今这个信息泛滥的世界令我们寻求专家的帮助,希望他们能帮我们指路,可专家也照样满大街都是,每一个都说自己的建议最可取。在这个信息超量的世界里,那么多人都自称是专家,我们到底该听谁的呢?

或许我们应该找那种信的最自信的。毕竟从直觉上说,人们更容易被那种言之凿凿的专家说服,是不是?

还真不是!

消费者研究专家乌玛·卡玛卡()和扎卡里·托马拉认为,最令人信服的往往不是那些听上去最自信的专家。相反,他们的研究发现,自己不太确定的专家说出来的建议和忠告往往最有说服力。当问题没有清晰明确的答案时,就更是如此。

在卡玛卡和托马拉的一则研究中,顾客们看到了一篇对一家名叫“比安科”的新餐馆的好评文章。一半顾客被告知,这篇评论是一个著名的美食评论家写的,他的文章定期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另一半顾客得知,这篇评论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博主写的,此人绝大多数时候都在快餐店吃饭。实验结果如你所料,也符合大量的辛勤研究成果:比起以为作者是无名博主的那些顾客,认为作者是著名美食评论家的那些顾客更容易受到这篇评论的影响。但是,研究人员的实验还没做完。

实验的变量除了评论觉得专业资历之外,还包括语气的确定程度。例如,完全确定的语气是,“我在这家店吃了晚餐,我十分确定,这家馆子可以打四星。”

不太确定的语气是,“因为我只在‘比安特’吃过一顿饭,所以我不敢完全确定,但目前的体验来看,我会给这家馆子,打四星。”

与读到到高度确定专家版或无名博主版本的受试者相比,读到这个语气不太确定的专家版的受试者对这家餐馆的好感明显大得多,而且更加愿意经常光顾。无论是哪种情况,评论文章的内容一点儿没变——微调的只是专家评论者的确信程度。

卡玛卡和托马拉是这样解释的:由于人们一般都会预料到,专家对自己的看法肯定是非常确信的,所以,当专家流露出不太确定的感觉时,人们的注意力反而被吸引过去了。结果就是,语气中带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的专家,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因此,假设专家的意见还是同样有道理,这种能够吸引受众的信息反而更有说服力。

对于那些希望增强说服力的沟通者来说,这个见解非常有用,人们很容易认为,说话时不应该流露出一点儿犹豫和不确定,因为这样严重损害说话人的说服力。然而,在显然没有明显单一正确答案的情况下,表现出一点儿不确定非但不会伤害你的说服力,反而还有极大的帮助。因此,当商业顾问希望说服决策者的时候,与其把轻微的不确定感遮掩起来,还不如明明白白的表现出来,因为这实际上会让他或她显得更有说服力——当然了,我们假设这位顾问的话是很有道理的。而且,这么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有助于建立信任。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授权。转载请注明转自: Ding Bao Guo